飯後果會引致腸癌? |生果應該幾時食?腸癌最大成因是甚麼? | GOODEAL 早早鳥 - Grab Your Coupons & Discounts

飯後果會引致腸癌? |生果應該幾時食?腸癌最大成因是甚麼?

article-cover

近日在YouTube上一條健康短片熱傳,就是香港環保人士周兆祥博士表示,不少人吃「飯後果」的習慣,是引致腸癌的成因,其理論是飯後吃生果會引致腸塞,在腸內的食物會腐爛,從而引致發炎及潰瘍,變成癌症,聽上去頗為駭人聽聞,究竟是否這樣?


未有醫學研究證明

其實「飯後果」會致癌,是不時都會出現的傳聞,簡直是變了「都市傳說」,而每次的理論都不同,但至今仍然沒有醫學研究證明,飯後食生果會引發癌症

不少營養師和專頁,都曾講解消化系統的運作,食物到達胃部後,胃液會將食物變成半流質的食糜(Chyme),加上低酸鹼度的胃酸殺菌,再送到12指腸重點消化,故不會出現所謂「腸塞」的情況,低酸鹼度的胃酸亦不會造成發酵,故「發炎」亦幾近沒可能因為「飯後果」而發生。


甚麼時候吃生果?

不少營養師都表示,其實甚麼時候都可以吃水果,而飯後選擇的水果,可選酵素較高的水果例如木瓜等,幫助消化。

不少人表示飯後再吃生果,胃部感到不適,其實很可能是本來就已經吃太多,那些徵狀如脹氣、泛酸、便秘,其實都是吃太飽的徵狀

而一般營養師會建議在餐與餐中間吃水果,因為可以代替零食,亦可以在餐前「頂肚」,令吃正餐的份量減少,全日的卡路里攝取量都可以減少,有利減重。但份量方面,建議一天攝取量為2份,相當於2碗或是2個拳頭大小的份量,不然也會有害健康。


引致腸癌的高風險因素

沒有醫療研究證實飯後果會引致腸癌,那甚麼因素會引發腸癌呢?分別有遺傳因素、不健康飲食、過量飲酒、吸煙、患有某種疾病如糖尿病等,但國際期刊「刺針」曾指出,每日吃超過100克的紅肉及加工肉類,會增加17%罹患大腸癌的風險

長期食用高脂肪、高蛋白、高熱量、少纖維的飲食模式,尤其是過量攝取紅肉和加工肉製品,與腸癌風險增加有關。紅肉包括牛肉、豬肉、羊肉等,而加工肉製品包括火腿、煙肉、香腸、燻肉等。這些食物中含有高濃度的脂肪、鐵和蛋白質,且在加工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,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腸道癌症的發生。

所以想預防腸癌,不是飯後不吃生果,而是少吃紅肉多吃蔬果!

▲ 即 Like Goodeal 早早鳥 專頁

▲ Follow Instagram @goodeal.hk 觀看精選內容

Bootstrap